期刊简介
本刊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、佳木斯大学主办的高等医学院校学报,属医药学学术理论刊物,适于医学研究生、本科生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科研,其主要宗旨在于报道科研学术动态,传播医药学学术信息,促进医药学的发展。
往期目录
-
1999
-
2000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首页>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

- 杂志名称: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黑龙江省教育厅
- 主办单位:佳木斯大学
- 国际刊号:1008-0104
- 国内刊号:23-1421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黑龙江省优秀期刊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亚低温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大鼠脑组织水电解质含量及内皮素、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
杨福义;郭庆章;杨军
关键词:亚低温治疗, 脑血管痉挛, 血浆内皮素, 一氧化氮, 大鼠
摘要:蛛网膜下腔出血(subarachnoid hemorrhage, SAH)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,脑血管痉挛(cerebral vasospasm, CVS)是其严重的并发症,是患者致死、致残的重要原因.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其继发的脑水肿、脑损害至关重要.已证实,血管活性物质血清一氧化氮(NO)和血浆内皮素(ET)含量变化在脑血管痉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[1,2],,CVS继发的脑水肿、Na+、K+、Ca2+异常导致的继发性损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.实践表明,30~35℃的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.目前有关亚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资料很少,有研究显示这一疗法对治疗CVS是有效的.故本实验通过亚低温治疗SAH后急性CVS模型后测定NO和ET含量,并测量基底动脉的内径以及脑水肿程度、脑组织中Na+、K+、Ca2+含量,目的在于寻找防治SAH后CVS的有效措施并且探讨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,从而为临床SAH后亚低温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.
友情链接